—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拥堵治理大会举办前记
汽车终将蚕食城市?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解释过汽车不断地蚕食城市,对城市的蚕食会造成拥堵、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蚕食过程像老鼠那样一点一点地啃,这种啃会变成大口大口地吞,直至严重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述情况在当前中国很多城市已变得十分严重,且正在蔓延至中小城市。伴随城市经济和机动化高速发展,我国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发展与有限的城市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尖锐,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延续着“拥堵—发展—再拥堵—再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可持续,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好城市的阻碍。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之列为“城市病”之一,这也是当前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痛点。
治理当前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痛点关键在于:一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既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更要兼顾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社会公平;二是采取有效的政策举措和科技手段,有效管理城市交通、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本次大会将推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中国的实践,探讨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思路和办法,推动智能交通科技(ITS)在城市交通管理和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面应用。来自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及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将莅临大会演讲,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建设规划、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专家将在大会分享其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智能交通助力城市交通管理和拥堵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国内外领先的智能交通、智能停车科技企业将在大会分享其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拥堵治理方面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案例。大会举办信息发出后已得到很多城市政府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组团参会,并希望通过大会平台寻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智能科技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拥堵治理等方面的最优解决方案。以下是大会举办前将莅临大会演讲部分专家感言和有关文章的观点摘要。
程世东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停车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两年前,停车问题得到了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并且也第一次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也拉开了停车的产业化大幕。为了鼓励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国家无论是在顶层设计还是具体措施上都针对停车领域政策体系进行了完善,比如顶层设计层面有2015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和联合其他七个部委一起发布《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在政策措施方面,相关部委也都出台了土地、投融资、价格收费、信息化各个方面鼓励措施。从国家层面来讲在停车领域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完善。
邱志军 武汉理工大学智慧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兼任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城市交通信息分会(ABJ30)委员,加拿大土木工程师协会交通分会主席。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智慧交通是在整个交通运输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公共决策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交通系统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建成"髙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大幅度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
杭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优先、区域交通完善、交通管理强化、治堵宣传”等五大举措,三年来治堵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常云涛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交叉口信号控制技术专家
1. 交叉口信号控制对拥堵治理的作用重大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交汇节点,是交通拥堵最容易发生的地点。交叉口延误和拥堵的治理是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核心。交叉口拥堵治理与缓解的直接手段则是渠化的调整和控制方案的优化。
2. 当前交叉口信号控制设计的常见问题
我国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仍然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总体而言有如下几种:
1)模式化:交叉口的信号设计套用常见模式,与交叉口交通特点和需求实际存在脱节,交通压力大时导致拥堵过早产生;
2)复杂化:交管部门倾向较多的相位来管理交通,导致交叉口内相位过于复杂,通行效率地下,拥堵容易发生;
3)粗糙化:信号配时的相位粗糙、相序随意,不够精细化,交叉口通行潜力挖掘不够,本可避免的拥堵最终还是发生;
4)被动化:信号设计被动迎合交通需求,缺乏与周边交叉口的统一的系统化设计,在面对局部过饱和交通需求是,不能又有分散交通压力,导致局部严重拥堵扩散至更大范围。
3. 交通拥堵治理中信号控制设计的建议
1)注重细节:信号控制设计本身就需要细致入微:
(1)体现在信号相位的设置:信号相位要与车流需求相匹配,同时相位的设计越简洁越好,这有助于提高信号使用效率;
(2)信号相序安排,要结合交叉口的空间尺寸合理分析和设计,做到分秒必较,这样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
2)视野要开阔:交叉口的信号设计,尤其是路网整体交通压力较大时,需要考虑信号控制的层面和范围,宜结合周围的相关交叉口进行配合性的设计。
3)做好周边的准备性工作:在进行信号配时之前,需要将基础设施进行修缮理顺,为信号方案的切实运行提供符合条件的物理交叉口平台。
4)单点控制是基础
(1)信号控制与交叉口渠化需要整合考虑,渠化形式与信号相位相序方案要协调一致,不能相互矛盾。
(2)结合具体的交叉口尺寸布局、交通组成等进行设施部署,如信号灯的信号灯的形制、远近等的位置、待行区的部署也应该满足信号方案的顺利运行。
(3)信号配时设计需结合交通组织和拥堵控制:
①某些路口禁止转向,需要将流量分担路口一同考虑;
②交通压力较大是,需考虑主动配时设计、将排队和延误合理分散至上游多个邻近交叉口,缓解当前交叉口的拥堵压力。
(4)非常规交叉口的信号设计:非常规交叉口的信号设计往往不符合大家的驾驶习惯和预期,设计是需要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相关的公共宣传,并且在实际实施中通过交通标志、标线进行提前告知和引导。
5)干道协调控制需推广
干道协调控制能够实现接近区域控制的效果,并且成本低,维护和使用复杂度也较低,非常适合于我国中小城市的日常交通管理。
6)智能化信号控制
(1)智能信号灯的特点:
能够考虑复杂的影响因素;对于非线性、简介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考虑;新的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智能信号灯有望通过自学习来快速提高控制效果。
(2)设计人员的要求:
智能信号灯的设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交通工程专业背景,对信号设计和算法设计应当具有深入的理解,尤其对于智能化算法的机制能够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效把握信号优化的方向和效果。
(3)技术要求:
①需要合理部署检测设备,考虑算法与设备位置的协调性
②合理的优化目标:低饱和时,算法应以畅行、停车少、延误低为目标;高饱和时:应以平衡路网压力、缓解拥堵聚集、提高通行能力为目标,并且实现不同饱和度之间的平滑过渡。
大会主办方背景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网址www.cctanet.org.cn)成立于1982年,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管,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之一。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横跨了包括铁道、民航、公路、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除此之外,还包括邮电和解放军总后的军事交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同交通部、铁道部、商务部等13个部委一起,是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系会议的成员单位之一,拥有3000多会员。
大会亮点
—主管部门和城市政府官员诠释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拥堵治理之道
—数十城市政府组团参会聆听权威报告,现场寻求智能技术助力城市交通有序管理与拥堵治理的解决方案
—搭建政企合作平台,推动智能交通、停车科技、停车场建设运营企业与城市政府对接合作
—专业培训讲座传授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拥堵治理重要技术
举办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10月26-28日(26日报到)
地点:深圳市
大会活动
(一)专题报告
1.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2.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3.中国大城市及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原因诊断。
4.行政干预“治堵”实践及其效果评估:限制机动车消费、提高机动车购买成本、对既有车辆的使用限制等。
5.收费与价格机制引导“治堵”实践及其效果评估:拥挤区域/时段收费、高额停车收费、车辆使用收费等。
6.“治堵”外延支撑的思路与实践: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发展智能交通、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科学规划城市路网、严格交通秩序管理、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采用智能交通系统(ITS)“治堵”“缓堵”、共享出行与“治堵”“缓堵”。
7.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实践报告。
(二)智能交通(ITS)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拥堵治理方面的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展示活动
1.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4.智能车辆控制系统。
(三)智能交通、停车科技、停车场建设运营企业与城市政府交流对接活动
城市政府发布智能交通、停车科技、停车场建设运营方面的项目信息,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
(四)培训讲座
1.TOD理念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2.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与信号灯控制设置技术。
参加对象
城市政府主管领导;住房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等部门;智能交通、停车科技、停车场建设运营企业。
参会事宜
(一)参加大会费用
会务费2600元/人(含会务费、资料费、27日中餐,住宿费自理),请汇入下列账号:户名:北京四海春秋信息咨询中心,开户行:上海浦发银行北京西直门支行,账号:91140154710000028。参加大会的代表需在10月16日前报名,并同时将报名回执传真或电子邮件发至论坛组委会,汇款后请务必与组委会确认。组委会将在论坛举办前一周发报到通知,告知论坛举办具体地址。
(二)演讲、赞助、广告事宜
欢迎领先的智能交通科技企业、停车场建设运营企业莅临大会演讲;大会演讲、赞助事宜请来电咨询。报名参加大
联 系 人:张得海
电 话:010-88192241 88597932 13241240374